
微信查价格
关于 虾稻共作 的文章
“虾稻共作”,属于一种稻田综合种养模式, 即在稻田中养殖两季龙虾并种植一季中稻,在水稻种植期间龙虾与水稻在稻田中同生共长,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近几年“虾稻共作”发展迅猛,但个别地区或从业者片面追求经济利益,出现稻渔综合种养沟坑面积过大、稻米产量偏低等情况,影响了产业的健康发展,并造成粮食安全隐患。
“潜江小龙虾,美味入万家。欢迎大家到潜江品龙虾、看梅苑、赏戏剧、登章华台。”6月28日下午,在湖北(潜江)龙虾节新闻发布会上,潜江市委副书记金茂清发出诚挚邀请。
江西省九江市左里镇充分发挥濒临鄱阳湖、水面资源丰富的独特优势,在全镇发展3100亩虾稻共作,带动村民脱贫致富。
为培养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高素质职业农民,12月3日,由潜江市水产技术推广中心主办的2019年农民教育培训虾稻共作班开班。来自全市各乡镇虾稻共作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小龙虾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及骨干等50人参加开班仪式。
11月初,湖北省孝感市云梦县沙河乡伍湖村,部分田野里稻谷金黄,有些新收的谷子已经晒在稻场。谁能想到,这片希望的田野,过去是常遭涝灾的低洼田?
9月24日至25日,2019全国农垦扶贫产业(水产养殖与营销)示范交流活动在湖北潜江举办,全国农垦系统百余人在潜聚集,潜江的虾-稻产业再一次成为全国焦点。
近年来,很多地方都在推广稻田养殖小龙虾技术,不少地方因为稻田养殖小龙虾而脱贫致富,采用稻田养殖小龙虾,即保证了粮食生长,又可以养殖小龙虾创收,一举两得。有经验的养殖户通过稻田养殖小龙虾收入比以往单独种植稻谷翻了数倍,而且稻田因为养殖小龙虾不用农药,化肥,激素等,收获到的绿色环保无公害的稻谷和小龙虾受到很多城市居民的喜爱,供不应求。
小龙虾是目前我国养殖规模较大的淡水虾类品种之一。虾稻共作综合种养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稻田的水环境,在稻田里既种稻又养虾,实现虾稻双丰收,具有成本低、见效快、易操作、风险小的特点。稻田生态环境中丰富的天然饵料生物和有机质,不仅降低了小龙虾的养殖成本,而且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小龙虾在稻田中清除杂草和害虫的同时,为水稻松土,在最低限度影响水稻产量的同时生产出低残留或无残留的稻谷。虾稻互利共生,可使稻田的生产潜力和效益得到发掘,实现一田两用、一水两用,有利于农民增收。2017年我们在彭泽县太泊湖的虾稻共作基地进行
虾稻共作一小步,精准扶贫一大步。这些年,为了助力精准脱贫,有些地方大力发展虾稻产业。华陂村就发挥境内水源足、水质好的天然优势,建立虾稻混养基地。看着最先一批响应村里号召的虾农赚了钱,其他人都有些“眼红”了。
水在城中、城在绿中、人在景中……8月27日,“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绿色发展看汉江”襄阳日报融媒体采访团走进潜江市,一幅水畅、岸绿、景美的绿色画卷迎面展开。
炎炎烈日、高温酷暑,也抵挡不住大家对小龙虾的热爱,小龙虾作为夏季最受欢迎的美食,也让虾稻共作成为了养殖主流,您知道如何养殖才能确保它肉质肥美、效益高吗?今天,小编就为大家来揭晓这些答案!
绿油油的稻田连接成片,小龙虾在稻田的沟渠自由生长,湖北荆州市双柳树稻虾连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仁华介绍,预计年底,绿色水稻和小龙虾可实现产值4000万元以上,效益是单一种稻的3至5倍。
7月8日上午,安徽省滁州市农业农村局在县科协联系的贫困村定远县桑涧镇河北村召开了全市“稻虾共作”模式下钵毯苗机插秧技术培训会。现场由定远县科协培育的龙虾种苗繁育基地、“稻虾共生”科普示范基地提供。滁州市农业农村局有关科室、滁州市农机推广站、种子站、农科院、农技推广中心相关负责人,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分管负责同志、农机推广站长,定远县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刘凤远以及定远县桑涧镇党委政府负责同志、河北村两委班子成员,交通银行安徽省分行挂职河北村第一书记周章明处长,各地部分“稻虾共作”大户和贫困户共计90余人参
安徽滁州虾稻共作钵毯苗机插秧技术培训会 2019-07-1217428
自2000年湖北农民刘主权第一次在稻田养殖小龙虾获得成功后,稻田养虾已成为小龙虾养殖主要模式。截止目前,全国稻田养殖小龙虾面积达到900万亩左右,每年还在继续增长。依据小龙虾与水稻共生时间点划分